> 硬件 >

要闻速递: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简介 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时间:2023-04-27 17:46:22       来源:太平洋生活

有 关于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简介_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方面的知识,小编在此整里出来,给大家作为参考,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简介_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的相关内容。

1、写作背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第一次漫游时期,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3、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4、天宝初年,奉召入京,供奉翰林。

5、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梁园为中心的十载重新漫游时期,浪迹南北,思想极度烦闷。

6、这首《独坐敬亭山》便是十年漫游期间——天宝十二载(753)李白客居宣城时所作,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已将近十年。

7、52岁的诗人经历了长期飘泊的生活,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

8、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

9、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

10、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1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12、《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13、原文: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5、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16、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17、扩展资料:赏析: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

18、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

19、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

20、“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

21、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22、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23、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

24、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

25、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26、“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

27、“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28、“静”是全诗的血脉。

29、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

30、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31、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32、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3、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4、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

消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