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件 >

Istio可以代替SpringCloud吗

时间:2023-03-16 20:52:41       来源:聚焦网

而且我们总是可以在以后改进它。部署一个大的应用程序总是比构建和部署多个小的应用程序更容易。


(相关资料图)

集中式:

群集:

分布式:

分布式和集中式将一起使用。

当我们构建一个网站时,为了及时响应用户的请求,特别是当有高并发请求时,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分布式集群来处理请求。

我们的一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有限。如果我们的一个设备作为服务器,在并发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同时达到几百次访问。那么服务器就停机了。然后只能重启服务器,有高并发访问的时候再宕机。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服务器并行工作,处理用户的请求。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服务器在运行的时候,如何把大量的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呢?

通常采用(1 Apache Tomcat)或服务器模式来分发和处理请求。或者通过nginx分发请求。

服务是一个可独立部署的服务套件,在自己的流程中运行。他们通常使用HTTP资源进行通信,每个服务通常负责整个应用程序中的单个区域。

在流行的电子商务目录示例中,您可以拥有一个商品输入服务、一个审计服务和一个评估服务,每个服务只关注一个领域。

有了这种方法,多语言服务(用不同语言编写的服务)也成为可能,这样我们就可以让Java/C服务执行更多计算密集型的工作,让Rails/Node.js服务更多地支持前端应用等等。

微服务将成为大规模分布式应用的主流架构。任何复杂的工程问题都会归结为分而治之,即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然后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

在最终的子问题可以简单直接地解决之前,原问题的解是子问题的解的组合。微服务的本质是服务的拆分,这与工程领域通常的“分而治之”的思路是一致的。

春云和K8S的对比

Spring Cloud和Kubernetes这两个平台是非常不同的,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相似性。

这两种架构处理不同范围的MSA屏障,并且它们从根本上使用不同的方法。Spring Cloud方法试图解决JVM中的每一个MSA挑战,Kubernetes方法试图让问题消失,在平台层面为开发者解决。

Spring Cloud在JVM中非常强大,Kubernetes在管理那些JVM方面非常强大。同样,它就像一个自然的开发,结合了两种工具,并受益于两个项目的最佳部分。

如你所见,几乎一半的问题都与运维有关。所以,拿春云和kubernetes比似乎有点不公平。spring cloud只是一个开发框架,对于如何部署和调度应用你无能为力,而kubernetes是一个运维平台。

也许用spring cloud cloud foundry和kubernetes比较更合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有了cloud foundry的paas能力,spring cloud仍然是“侵入式”和语言相关的,而kubernetes是“非侵入式”和语言无关的。

春云vs Istio

="730" height="353" align="">

这里面哪些内容是我们可以拿掉或者说基于 Service Mesh(以 Istio 为例)能力去做的?

分析下来,可以替换的组件包括网关(gateway 或者 Zuul,由Ingress gateway 或者 egress 替换),熔断器(hystrix,由SideCar替换),注册中心(Eureka及Eureka client,由Polit,SideCar 替换),负责均衡(Ribbon,由SideCar 替换),链路跟踪及其客户端(Pinpoint 及 Pinpoint client,由 SideCar 及Mixer替换)。

这是我们在 Spring Cloud 解析中需要完成的目标:即确定需要删除或者替换的支撑模块。

可以说,springcloud关注的功能是kubernetes的一个子集。

可以看出,两边的解决方案都是比较完整的。kubernetes这边,在Istio还没出来以前,其实只能提供最基础的服务注册、服务发现能力(service只是一个4层的转发代理),istio出来以后,具有了相对完整的微服务能力。

而spring cloud这边,除了发布、调度、自愈这些运维平台的功能,其他的功能也支持的比较全面。相对而言,云厂商会更喜欢kubernetes的方案,原因就是三个字:非侵入。

平台能力与应用层的解耦,使得云厂商可以非常方便的升级、维护基础设施而不需要去关心应用的情况,这也是我比较看好service mesh这类技术前景的原因。

Spring Boot + K8S

如果不用 Spring Cloud,那就是使用 Spring Boot + K8S。

这里就需要介绍一个项目,Spring Cloud Kubernetes,作用是把kubernetes中的服务模型映射到Spring Cloud的服务模型中,以使用Spring Cloud的那些原生sdk在kubernetes中实现服务治理。

具体来说,就是把k8s中的services对应到Spring Cloud中的services,k8s中的endpoints对应到Spring Cloud的instances。这样通过标准的Spring Cloud api就可以对接k8的服务治理体系。

老实说,个人认为这个项目的意义并不是很大,毕竟都上k8了,k8本身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微服务能力(有注册中心、配置中心、负载均衡能力),应用之间直接可以互相调用,应用完全无感知,你再通过sdk去调用,有点多此一举的感觉。

而且现在强调的是语言非侵入,Spring Cloud一个很大的限制是只支持java语言(甚至比较老的j2ee应用都不支持,只支持Spring Boot应用)。所以我个人感觉,这个项目,在具体业务服务层面,使用的范围非常有限。

借助于Spring Cloud Kubernetes项目,zuul可以以一种无侵入的方式提供api网关的能力,应用完全不需要做任何改造,并且网关是可插拔的,将来可以用其他网关产品灵活替换,整体耦合程度非常低。

得益于k8的service能力,zuul甚至支持异构应用的接入,这是Spring Cloud体系所不具备的。

而本身基于java开发,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方便的基于zuul开发各种功能复杂的filter,而不需要去学习go或者openresty这样不太熟悉的语言。

Service Mesh的价值

无论是单体应用,还是分布式应用,都可以建立在Service Mesh上,mesh上的sidecar支撑了所有的上层应用,业务开发者无须关心底层构成,可以用Java,也可以用Go等语言完成自己的业务开发。

当微服务架构体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需要将“业务服务”和“基础设施”解耦,将一个微服务进程一分为二:

为什么代理会叫sidecar proxy?

看了上图就容易懂了,biz和proxy相生相伴,就像摩托车(motor)与旁边的车厢(sidecar)。

未来,sidecar和proxy就指微服务进程解耦成两个进程之后,提供基础能力的那个代理进程。

Istio的理论概念是Service Mesh(服务网络),我们不必纠结于概念实际也是微服务的一种落地形式有点类似上面的SideCar模式。

它的主要思想是关注点分离,即不像SpringCloud一样交给研发来做,也不集成到k8s中产生职责混乱,Istio是通过为服务配 Agent代理来提供服务发现、负截均衡、限流、链路跟踪、鉴权等微服务治理手段。

Istio开始就是与k8s结合设计的,Istio结合k8s可以牛逼的落地微服务架构。

istio 超越 spring cloud和dubbo 等传统开发框架之处, 就在于不仅仅带来了远超这些框架所能提供的功能, 而且也不需要应用程序为此做大量的改动,开发人员也不必为上面的功能实现进行大量的知识储备。

但结论是不是 spring cloud 能做到的,k8s + istio 也能做到?甚至更好?

标签:

消息推送